微博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记忆、死亡与爱,“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人类又一次面对这样的时刻。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的毕业季变得很特别,为此微言教育、人民日报、微博联合发起#未来你好毕业典礼#,累计有800多所高校申请加入“云毕业”系列活动,截至当前,已完成98所高校。一起来当“云校友”,为874万大学生送上祝福和鼓励。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多所大学已经进行了云毕业直播典礼。#毕业季#作为全民话题关注度持续升温,线日,人民日报、微言教育、微博联合武汉大学、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近百所高校发起#未来你好毕业晚会#。这场由77所高校选送节目+大学生喜欢明星的节目+明星高校合作节目组成的毕业晚会,和传统明星演唱会有着本质区别,在人群覆盖规模和出席阵容上也大幅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场线下毕业晚会。几个小时的直播中,广大毕业学子在弹幕和评论中不断打卡,以独特的方式集体云告别。

  有一句话我们很熟悉:“所有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重做一遍”,这句话是从经济的角度说的;而“重新定义一切”,则更具有社会学、人类学上的价值。

  “重新定义一切”的必然结果是“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一百多年前,尼采说过“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人类将再一次面对这样的时刻。

  很多很多年后,2020年毕业的人们回忆这个夏天,回忆这个毕业季时,他们能够登录微博,视频、图片、文字,一切就在眼前。

  这还不是全部——有位同学更新了内容,内容是他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有同学在后面留言:儿子跟你长得真像;也有人留言,讲他大学时的糗事笑话……

  这与他们的兄姐、父母辈不同:当他们想起自己的毕业季时,是一本泛黄的相册。一切都在那一刻凝固了,只能怀想。

  毕业仪式中,哪些最具有纪念意义?中国青年报6月的一份调查显示,拍毕业照(69.4%)、穿学位服(66.0%)、举行毕业典礼(63.6%)排在前三位。

  其他还有:正冠拨穗(42.0%)、观看毕业晚会(41.0%)、吃散伙饭(41.0%)等。

  2020年这个夏天,这些活动都没法举行了,毕业换了形式。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3.5%的受访毕业生参与制作了毕业视频,58.5%的受访毕业生观看了学校举办的线%的受访毕业生网购了学位服,41.0%的受访毕业生抠图制作了毕业照。

  新的毕业形式获得了很多同学的认同:83.1%的受访毕业生认为今年的“云毕业”最有仪式感。

  对于今年的“云毕业”,64.5%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它蕴含着特殊的纪念意义,55.9%的受访毕业生认为“云毕业”的一届“见证了历史”,55.7%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心理上的“毕业”比形式上的更重要,49.3%的受访毕业生感慨正是有了一点缺憾,今年的毕业季才更让人难忘。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毕业仪式在一个人的学业生涯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价值,它带着学校和老师的嘱托和希望,让学生自己对这段求学之旅画上句号。“它给学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以一种形式告诫学生,珍惜过往,更要用心创造比现在更美好的生活”。

  数字化技术重新定义了我们的毕业季:一切都不会在这一刻凝固,人是鲜活的,事情是变化的,一切都跟着时间流动起来了。

  未来的人们回望,或许会发现,2020年后的毕业季都是鲜活的、变化的、流动的、不断被重新定义的,那一场新冠疫情加速了未来的到来。

  微博不止让毕业季数字化了,更让每一个人的人生数字化。所有数字化人生的集合,产生了一个新的宇宙,就是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数字宇宙。

  数字宇宙与物理世界互动,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毕业、学习、工作、爱情、生存、死亡……在社会化媒体上的每一次纪录和分享,都会沉淀为历史,最终重新定义每一个人,以及整个社会。

  微博依然是热点的第一发布平台,从中考、高考、考研到毕业、开学等,很多校园、教育类的话题在微博上早已成为全民话题。

  每年毕业季,很多学生会在微博发表离别情,记录自己的人生重要时刻,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毕业进入了“云时代”,因此在微博引发了更广泛的记录、关注和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天文学家韩天芑等学术泰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余昌平医生、北京协和医院医师丁欣等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斗过的医护人员,以及马云、曹国伟等知名企业家,各个行业的校友们组团通过微博为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送上祝福。

  不仅如此,微博还联合教育部、企业家发起#我为毕业生代岗#的活动,企业会释放就业岗位,为就业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可以看出,微博正在蝶变,以记录和传播为基础,微博对用户的价值正在向服务进阶升级,这或许是微博发展过程上又一次重要的进化和升级。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那时的微博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化媒体:允许用户把关注对象的信息,转发到自己的主页上被自己的被关注者浏览。微博的这一特点导致一个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信息会像核爆炸似的在整个微博社区传播,而且由越有影响力的微博用户转发,引爆性越强。

  第一次升级,是由PC向移动升级,面对势不可挡的移动化潮流,微博推出移动客户端,全部的产品功能都率先在移动端上开发和测试,再推广到PC端上,微博向移动的全面升级,真正为用户所带来了随时随地分享、发现的目标体验。

  第二次升级,从一维向多维的进化:最初的微博只能录入140个文字;2011年之后,图片开始成为微博内容的重要构成;2015年之后,微博在短视频领域发力。近期,微博开始内测视频号计划,视频越来越成为微博内容的重要构成。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公共服务还是企业服务都慢慢的变多地走上云端,,直播在技术、平台、机制等层面的日渐成熟,成为政、企、媒、学各界提升品牌形象、业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共同机遇。

  这一点在微博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通过直播过上了“云时代”的生活——“云”发布会、“云”赏博物馆、“云”带货、“云”公开课……企业、政务、娱乐纷纷将微博作为主战场,将新闻、新品发布会纷纷搬到“云”上,从云发布会、云演唱会,到现在百校在微博发起云毕业季。

  在“云时代”,微博十余年积累的社会影响力正在被全面释放,这将带动微博平台的升级进化。

  从PC互联网到移动网络,从信息的微博,到社交的微博,微博一步步地进化,支撑微博不断进化的,是技术创新。

  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创新的红利远未结束,微博迭代继续进化,服务的微博,已经是微博看得见的未来。

  举个例子,微博与云计算结合,让智能程序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出结果,股民关注重点的波动,企业供销信息的变化等,微博已经有能力将这一些信息源源不断地发送到各种终端上,让人类不断倾听互联网内部的声音。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起步,微博服务未来的能力会慢慢的强。

  服务的微博有多大的想象空间?在每一个垂类行业,诸如金融、教育、政务等几乎所有行业,都会产生“微博+”现象。

  过去的微博,提供的是信息,对企业的帮助是营销;未来的微博,提供的是能力,赋能to B客户与to C消费者,帮他们决策。

  无论对to B客户还是to C消费者,微博都将提供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将帮他们完成重塑,这种重塑可称之为“再造”。

  伊莱恩·卡斯凯特在其著作《网上遗产:被数字时代重新定义的死亡、记忆与爱》中描述了数字化技术对于个人无所不在的影响:

  “在数字原住民看来,Wi-Fi在空气中无处不在,是氧气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并且认为它对生命而言几乎和氧气一样重要;他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取得联系,能自行控制何时收看自己最喜欢的节目,互联网能回答他们可能想问的任意的毛病。”

  “他们对此既不感恩,也不惊讶。这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他们没办法想象世界会是另一番样子。他们渗透吸收了数字时代的社交本能,在网上分享各种信息,每天有意储存的记忆和生活中无意留下的痕迹,都可能被无休止地、大量地存档,而且几乎全是以数字形式留存的。”

  伊莱恩·卡斯凯特说:只要有1%被保存了下来,其他的人在发现它们时,就可以详尽地了解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感受到这个人的个性。

  数字不朽,这是包括微博在内的互联网给我们每个人的馈赠与困惑,除了个人,机构亦然。同时,数字再造,任何个人、任何机构被“微博+”,就像被“数字+”之后,都会迭代进化为新物种,这是微博作为服务平台存在的价值基础。

  从场景扩展性的角度看,“微博+”服务会覆盖各种不同的场景,高校就是这里面一个。微博正站在“重新定义一切”的门口,“重新定义一切”的必然结果是“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对于推动这一切的微博,也应该重新评估它的价值了。

  亚运乒乓赛太疯狂!朝鲜女双11-0、11-0、11-1横扫对手,实力碾压

  挖掘机连挖3天发现两名30多年前遇害人遗骸 警方:系恶势力头目谋财害命

  能造EUV光刻机的欧洲:第一次有了自己的EUV生产线纳米芯片的MacBook和iPad

  Redmi Note 13 Pro+体验:个性设计搭配全新2亿像素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