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这恐怕是大家最近一段时间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了。40.2℃!历史最高值!7月24日起,县气象台持续拉响高温最高级别红色预警!
这天是怎么了?为何今年特别热?甚至连一场像样的雷阵雨都没有吗?这样一些问题恐怕是广大市民所疑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那么就让县气象台专家为我们来解释一下。
气象专家分析,今年夏天这么热的罪魁祸首就是副热带高压偏强。今年副高本身处在年代际偏强的阶段,7月份以来明显偏强。往年来说,晴热高温一段时间后出现午后雷阵雨,此时副高减弱,因为此时我们处在副高的边缘,高空气流不稳定,易产生强对流天气。而今年副高周边的天气系统没配合副高,打乱了它强弱变化的节奏,所以副高减弱增强变化不明显,控制我县维持的时间长,导致前期雨水少,地面太干燥,升温也容易加快。
这不,今年的雨量实在是少得有些可怜。7月1日至29日下午3时,武康雨量仅为17.5毫米,比常年偏少9成。
来自县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本月以来,我县共出现了27个35℃以上的高温日,仅有的3天非高温日里也有2天是34℃多的“准高温”。其中超过38℃的有10天,24日最高气温40.2度,平历史最高纪录。
热似乎没完没了的,接下来,这高温天还将继续吗?县气象台预计,由于控制在我县上空的副热带高压仍然比较强盛,未来晴热高温少雨的天气仍将持续,最高气温仍可达38~40℃,提示警醒我们注意防暑降温。
持续高温,市民一出门就是“蒸桑拿”,不仅身体容易中暑,“情绪中暑”的市民也不在少数。线分左右,市民小章骑着摩托车正往家里赶,开到德清汽车总站对面时,位于小章左前方的一辆出租车突然往右转。说时迟那时快,小章立马刹住了车。
“再晚一点就撞上去了,吓出我一身汗!” 小章瞬间一肚子火,他上前找司机理论:“会不会开车啊,怎么转向灯都不打!”的哥听到这话,顿时也来了火气。两人争执了几句,出租车司机把车门一关开走了。小章不服气,立马骑摩托车追上。“我追了他大半个武康,要让他给我道个歉!”小章的火气不是一般大。
昨天,记者正常采访了德清县人民医院精神科医师姚雪强。据姚雪强介绍,持续高温,上周出现焦虑、失眠、易怒的患者有所增多。他和记者说,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气象条件就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一定的影响,人容易情绪失控,表现为烦躁不安、情绪低落、行为冲动等症状,医学上称为“情绪中暑”。
那么高温天气如何防止“情绪中暑”?姚雪强建议市民遇到烦心事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情愉快。此外,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待在室外高温环境中,饮食上切忌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和酒,多吃水果,比如香蕉和西瓜,多喝水、绿豆汤,既防中暑又可以缓解情绪。傍晚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7月30日,我县最高气温直逼39℃。连日来的高温让不少人戏称,德清已确定进入“烧烤模式”。为了测试德清户外到底有多热,下午1:00,记者到千秋广场烤了一回鸡蛋,结果鸡蛋熟了!
从下午1:00开始,记者先后在千秋广场附近选取了三个鸡蛋放置点。一个被放在千秋广场喷泉旁的黑色大理石上,一个被放在兴隆街街口的柏油路面,还有一个被放在千秋广场中央的地面上。放鸡蛋之前,记者用手指触碰了一下地面,还没到两秒,就已经烫得缩回了手。
在太阳下暴晒了十分钟左右,三个鸡蛋上层开始结出一层薄膜,里面都还是液体,蛋黄水嫩嫩的。相对于没什么变化的“鸡蛋君”,记者此时已是大汗淋漓,不得不躲进了树荫里。等待期间,太阳偶尔会躲进云朵里。虽然没有持续的直射,但室外十足像一个烤箱。
过了一小时之后,鸡蛋似乎有些撑不住了,变得又薄又小。周围的一圈蛋清被蒸发,留下白色固体的痕迹,剩下的蛋清变得很黏稠。蛋黄表面硬硬的,内部有点类似于胶状物。放置在一旁的鸡蛋壳一捏就成了粉末。经过暴晒,三个鸡蛋虽然没有变成煎鸡蛋,但也基本处于烤熟的状态。
据了解,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到71摄氏度,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到64摄氏度。太阳烤熟鸡蛋的原理,其实就是高温将水分蒸发,从而使鸡蛋慢慢凝固。与其说是烤熟,不如说是烤干了。
“这已经是我输液的第三天了。”昨天一大早,孙女士就来到了县人民医院为这“空调病”挂起了点滴。孙女士和记者说,自己贪凉在空调冷风底下睡了一觉,起床后就觉得头晕无力。
今年夏天入伏以来,气温持续飙高,已经远超往年同期水平,在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时,因为空调引发的身体不适的市民不少。记者从县人民医院了解到,近一个月,因“空调病”前来就诊的患者占了内科门诊的近四分之一,医生平均每天接诊近20位患者,一天下来,有近百位患者都因“空调病”来就医。
空调病的主要症状为畏冷不适、疲乏无力,还伴随头疼、腰疼等,症状与感冒类似。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潘洁建议,避免冷风直吹,一旦身体不适要即刻就医;空调温度在25℃以上为宜,切勿将温度调得太低,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发生感冒;要注意房间通风,另外要按时清理空调,避免滋生细菌;要积极参加户外运动,适当流汗,保障身体健康,这样才可以有很大效果预防“空调病”。
今年七月,非常有可能成为新的“史上最热七月”,持续高温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影响。上个周末,新市镇的高女士就反映,持续高温让自家种植的番茄成了“杂色果”,表面出现绿、黄、红三种颜色。
据《德清县志》记载,解放后我县极端最高气温为42.4摄氏度,出现在1978年7月6日。而今年,自6月29日以来,我县表现得“火力十足”,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炎热天气持续肆虐,高温记录屡创新高。
高女士说,因为平时要上班,蔬菜种下去之后就没怎么浇水。往年雨水充足,番茄要生长到立秋之后才绝收,而现在,立秋前半个月,番茄就不长了。采下来的番茄不仅颜色怪异,表皮也很薄,没有多大水分。
据了解,番茄遇到30摄氏度的高温时,会使光合作用降低,至35摄氏度时开花、结果受到抑制,40摄氏度以上时则引起大量花果脱落。果实成熟时,超过35摄氏度,茄红素难以形成,会变成绿、黄、红相间的“杂色果”。
“280亩的茶山已经大批量的枯死,灌溉水又打不上去,情况不容乐观。”7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莫干山镇劳岭村的石颐茶场,说起这连日来的高温干旱天气,场长康如忠直摇头:“茶园在600多米的高山上,大水泵也打不上去,小面积的浇水也是亡羊补牢。”
持续的旱情让抗旱能力较强的茶树也忍不住喊起“渴”来,要是再不来点及时雨,那莫干黄芽生长受一定的影响已经成了定局。记者看到,往日青翠欲滴的茶园在烈日的照射下,茶叶已经有灼烧干枯的情况,一片片皱缩发黄的叶片看着着实让人心疼。
“种了十多年茶树,今年的旱情最严重,老茶树根系深,影响不大,但部分幼龄茶苗已经死亡,不少茶农都要重新买茶秧,一株茶秧又要生长5年才能采摘”。 海拔高,浇水困难的情况无疑让旱情更严重,不少茶农表示想浇水但是无水可浇,这让部分茶农的损失很大。
为了缓解旱情,茶农们每天早晨给茶园浇水。浇灌茶园有讲究,每天太阳升起来以后就不能再浇灌了。与茶树一同“水深火热”的还有山上的果园。一走进燎原村的张明德水果基地,一个个耷拉着叶子的梨树似乎正与高温“抗议”。“这里的果树情况还算好,山上更严重。”跟随张师傅来到山上,桃树、板栗、梨子等果树的叶子已经枯黄,张师傅和记者说,9月份快要上市的猕猴桃和10月份的板栗影响最大,产量会下降许多,现阶段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式,只可以通过水库水浇灌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