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一件距今3500多年前的法杖上,我国研讨人员在该法杖上发现了用来镶嵌骨雕的粘合剂,经过科学剖析,发现这种粘合剂为牛胶,归于明胶。
我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11月27日称,这是迄今为止经过科技剖析证明的、我国最早运用的粘合剂,该粘合剂为牛胶,归于明胶。它将我国动物胶运用的前史追溯到了约3500年前。
“这次发现的牛胶,也是现在我国已发现的动物胶中最早的,它能够追溯到夏末商初。”杨益民说。
明胶,是由煮过的动物骨头、皮肤和筋腱制成。依据此前发现,我国已知运用最早的明胶是在汉代。在战国时代,也有运用蜂蜡做粘合剂的前史。
据杨益民介绍,动物胶的运用,是源于复合东西,它又有效地促进了复合东西的开展,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含义。但是,古人所运用的胶,成分是有机物,经长时间埋藏,常常降解殆尽,因而其科技剖析始终是个世界性难题。现在,我国国内的相关研讨仅触及前史时期彩绘颜料层胶的运用,但不太重视胶的精确生物来历。
杨益民和其研讨团队,经过红外光谱、蛋白质组学剖析等科技方法,从法杖上提取几毫克的残留物,终究获得了精确的定论,得出这种胶为牛骨熬成。
杨益民以为,正是由于小河墓地共同的自然条件,使得这种动物胶得以在地下千年而没有被降解。
据悉,此研讨成果已宣布在科技考古专业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研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碳专项和中科院青年立异促进会的赞助。
小河墓地坐落新疆罗布泊区域孔雀河下流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干镇36公里。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开掘项目真实开端发动,出土了很多珍贵文物,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