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秉承“创新成就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与“成为平台化的多元应用领域的企业,并在不相同的领域的细分市场成为冠军”的愿景,专注可持续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在薄膜形态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继续多元化发展,应用场景覆盖光伏材料、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MoPro)、电动汽车材料、消费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工业胶带领域,持续贡献领先于市场的创新型产品,实现产品层面多平台一起发展的格局。公司延续2023年上半年战略,积极主动地调整业务、产品、成本和人才架构,围绕长期稳定的财务组合(BusinessPortfoio),战略性地进行一定的业务的多元化加快,同时,各个业务单元中的产品也加快了品种的多样性,成为材料方案型的供应商,以便技术引领和提升客户粘度,同时完善基于利润率贡献度的产品组合(ProductMix)。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65,600,079.32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610,673.06元,同比下降39.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961,834.35元,同比下降45.19%。其中光伏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22,259,667.04元,同比增长0.29%;实现出货39,641.39万㎡,同比增长33.07%;实现毛利率9.48%,同比减少1.43个百分点;光伏运维及延寿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116,672.75元,同比增长49.63%;毛利率40.99%,同比减少24.83个百分点;通讯及消费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406,087.15元,同比增长68.77%,实现毛利率29.31%,同比增加13.29个百分点;半导体、电气、交通运输工具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87,922,430.64元,同比下降4.72%;实现出货量4,827.97万㎡,同比上升33.06%;实现毛利率13.05%,同比减少13.83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上述板块中尽管有此消彼长周期性波动,但公司整体的营收仍稳健增长,部分业务板块保持高速成长的趋势,且坚持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体现了公司的创新和平台化经营的成效,坚定了公司成为多元细分市场冠军的长期经营战略的定力。
公司光伏材料业务涵盖光伏背板、封装胶膜、组件其他材料和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矩阵。据IRENA的年度报告统计,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2TW,同比增加50%以上。依照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分布式新增装机量出炉216GW,同比大增148%。同时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光伏装机容量374.9GW,同比增长64%,超过了其他任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清洁能源的部署遏制了碳排放量的增长。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0%,新增装机容量达510GW,太阳能光伏占3/4左右。
光伏产业的持续高增长扩大了市场规模,为产业链的新技术迭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光伏产业链原有技术的相关这类的产品需要通过降本增效来维持市占率和稳定营收。为了顺应P型电池向N型电池转型的切换,推出了符合TOPCon、HJT、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新技术的新型光伏材料产品,其中透明网格背板、黑色高反光背板、UV光转膜Raybofim(镭博胶膜)、TOPCon组件专用的耐腐蚀特普林Topant封装胶膜、间隙膜、BC组件焊线胶带等已完成产业化。
1.1光伏背板: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和优化,创新产品助力继续保持全球领头羊
背板业务方面,公司过去依靠通用型的KPf背板覆盖全应用场景和全球市场,长期占据全球市场的市占率领先地位。随着下游技术的快速迭代,市场对背板产品的要求也转向多元化、细分化、差异化,如应用于N型TOPCon电池的激光烧结技术(LECO)的出现,提振了如透明背板等细分市场产品的需求。公司在报告期内顺利建立了完整的背板产品矩阵,包括KPF背板、无氟PPf背板、氟涂料FPf背板、透明背板(包括复合型透明背板、双面涂料型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高阻水背板、黑色高反光背板等,并全部完成了客户导入工作。其中新型背板出货量5,500万㎡,同比增长30%,占背板总出货量的42%。
公司在报告期内的战略,①发挥公司研发优势,不断推出符合组件技术迭代的新产品如透明背板(包括复合型透明背板、双面涂料型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高阻水背板、黑色高反光背板,以及最新的TOPCon和钙钛矿用高阻水背板等,以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维持毛利率与市占率。②降本增效,通过技改方式,在不一样的产品的生产线%。通过技改增加产能的方式,可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控制成本。得益于扩大新型背板的销售比例和海外市场销售比例之经营销售的策略的奏效,2023年下半年,在行业内背板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公司背板业务毛利率较上半年上升0.43%,继续为公司创造稳定的利润。
封装胶膜业务方面,针对PERC、TOPCon、异质结、XBC和钙钛矿电池,以及针对单玻和双玻组件封装方案,公司实现了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已经稳定交货的品种有:POE类封装胶膜(含EPE胶膜)、EVA封装胶膜(含EVA白膜)、EP封装胶膜、TOPCon组件专用的耐腐蚀特普林Topant封装胶膜、HJT组件封装用Raybofim(镭博胶膜)光转膜、钙钛矿用TPO热塑性胶膜。
①随着P型电池向N型电池进行切换,公司加快面向N型TOPCon组件封装胶膜的出货。报告期内TOPCon胶膜的出货量同比增加超过200%,公司与TOPCon组件主要制造商晶澳、一道、天合、阿特斯、正泰等均形成了合作,成为其主要供应商。面向N型HJT组件公司光转膜Raybofim产品在国内厂商中唯一实现量产交付。公司光转膜Raybofim产品已成为异质结组件的标配和加速异质结产业化进程的核心辅材,全年的出货量达2,662万㎡,供货客户从华晟新能源等5家扩大到华晟、爱康、明阳、国晟、泉为、润海、隆基、通威、琏升等20多家,几乎覆盖全球主要的HJT厂商,同时正在测试和接近测试尾声的客户覆盖了全球几乎所有HJT组件厂商;针对单节钙钛矿技术路线,公司TPO非胶联热塑胶膜已实现批量出货,客户主要有协鑫光电、极电光能等;针对叠层钙钛矿技术路线,公司与多家头部钙钛矿企业建立协同创新项目,开发适用于叠层钙钛矿的光转膜产品,目前开发进度和测试反馈良好,有望在未来得以应用。
②产能扩张方面,公司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规模经济效应。随公司面向N型组件出货的TOPCon胶膜和HJT光转膜Raybofim的市场开拓的成长,公司基于存量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将线亿平米/年;此外,公司在海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越南工厂计划于2024年年中投产,规划胶膜产能10GW、背板产能10GW。同时公司在安徽宣城的光转膜生产基地正在规划中,第一期规划光转膜产能6GW。公司的扩产逻辑是基于产品差异化、及上下游深度紧密合作的前提下稳健扩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资产回报率,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③加强供应链管理,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上不断学习优秀企业的经验,结合公司实际业务情况,关注相关原材料的市场行情报价波动和供给情况,调整了供应链策略,提高了库存管理效率。2023年,凭借与供应链伙伴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且整体下行周期内,且在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有效的保证库存合理性,从财务角度来看,2023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2022年收窄47%。
1.3光伏电站维修延寿业务(MoPro):产品及业务结构持续拓展,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IRENA的年度报告统计,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2TW。连年增长的新增装机量和庞大的存量数字造就出一个潜在蓝海市场。光伏电站的质保期一般为25年,随着组件和电池技术快速迭代以及之前不成熟的产品逐渐暴露问题,会极度影响电站投资方的收益,维修问题也会对组件厂商造成困扰。公司凭借市场需求发掘能力和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优势,推出了针对光伏电站维修延寿需求的完整解决方案,不仅提供对应维修和加固的材料产品,同时还给电站业主提供国内外电站维修服务,形成了产品加服务的一站式整体方案。报告期间,公司重点加强了海外营销业务,在越南、西班牙、德国、日本地区均有服务项目落地。未来重点还会向欧洲和日本推广。该业务领域除了现有产品背板修补胶带、边框阻水胶带以外,2023年新推出的有海上光伏电站连接器保护盒、双玻组件玻璃修复胶带也受到了市场的高度欢迎。报告期内,该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2023年营收同比上涨49.63%。
公司在2023年已形成了涵盖电芯、模组、电池包、车体材料的覆盖全产业链材料解决方案,并基于上述布局,重点发展绝缘材料、热安全管理材料、及结构界面整合材料三个方向,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成为细分市场冠军。
2023年上半年,由于电动汽车行业的补贴降低和消化库存,整车厂家的强大降本压力层层往上游传递,加上同质化竞品的纷纷涌入,使得行业竞争加剧。2023年起,行业出现“价格战”、公司该业务的出货量虽保持增长,多个产品线的市占率仍就保持领先,但营收增长和毛利率面临压力。为应对行业现状,公司依靠电动汽车材料创新领导者的国际大品牌形象和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优势,协同下游客户及终端主机厂,以材料创新为驱动力,领导和推动下游技术方案的迭代和创新,不断推出领导行业趋势的创新产品。其中①高性能电芯冷板粘接胶带、②新一代CCS热压膜、③UV型高剪切电芯蓝膜等重点产品均于报告期内实现产品导入或销售,有望于2024年持续放量。得益于新产品的导入,该业务在三、四季度分别实现毛利率12.44%和22.99%,环比分别上涨53.77%和84.80%,盈利能力得到非常明显修复。
公司目前该业务的产品组合包括①绝缘材料解决方案:电芯蓝膜、CCS热压膜、侧板膜、车用金属热压膜、电池冷板大面积粘接胶带已经在多家头部动力电池厂实现批量供货;②热安全管理解决方案:防火带、防火罩、导热胶、导热片、防火涂料;③结构界面整合(粘接、缓冲、密封、防腐蚀)解决方案:电芯冷板粘接胶带,电池包箱体粘接亚克力泡棉胶带、内饰粘接低VOC胶带等产品。
就该业务,公司2023年的战略是:①现有产品降本增效:公司面向现有产品实施降本,实施原材料集中采购,并逐步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流程;②新产品持续研发创新:在不断面向市场推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加快现有产品迭代升级工作,完善产品矩阵,优化产品结构;③推动市场需求:加强与国内外头部动力电池客户及终端主机厂的协同创新,用材料技术驱动下游方案的迭代升级。
消费电子行业存量市场规模巨大,技术迭代快速,原创产品与进口替代市场空间任旧存在。公司在该业务板块专注于高端材料的进口替代和下游新技术的配套开发,瞄准OLED、MiniLED以及MicroLED等蓝海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电子材料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度增长68.77%,有望进入快速地增长期。
该业务领域现有产品主要有:①模组材料:应用于TP模组的PU保护膜、应用于散热模组的石墨/石墨烯超薄胶带、应用于天线、无线的超薄胶带;②显示材料:应用于MiniLED制程的针刺UV膜;③声学材料:应用于穹顶及振膜的相关新型材料、④X射线探测用高反射胶带。
新产品中,用于OLED模组的TPF/BPF相关材料已在部分头部面板厂客户中导入测试完成,有望在2024年放量;同样用于OLED模组的BP材料、硅胶缓冲膜、用于MicroLED制程用PI硅胶带、超薄高导热压敏胶材料车载屏模组等产品均已完成内部开发,目前正在下游头部面板厂商测试中。另有与头部整机厂合作开发的用于摄像头模组Mini/MicroLED模等领域的超薄高导热压敏胶材料也在整机厂送样测试中。
就该业务,公司今年的战略是:①推进老产品降本。为维持老产品的市占率,公司在内部推行精益生产管理,降低产品成本;②推进大客户策略。公司加快面向面板行业头部厂商的导入力度,及加强同整机行业头部厂商合作开发的资源投入;③推进新产能放量。新工厂吴江九龙工厂已投产,产能得以释放。
国内半导体市场之前较为封闭,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自2022年起,中国半导体行业遇到历史性机会,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面向头部材料企业由封闭走向开放,公司凭借优秀的创新研发能力,进行快速研发,积极寻求与国内半导体厂的合作机会,早日实现胶膜材料的国产化,充分融入到产业链中。企业来提供半导体全制程耗材解决方案和封装一站式材料完整解决方案和产品矩阵。公司用“先进口替代,后配合国产设备厂商联合创新实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快速进入该市场,建立品牌形象,拓展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单位现在有产品主要由晶圆工艺流程材料与半导体封装制程材料组成,包括:应用于晶圆制造CMP工序的胶带产品、应用于功率晶圆背金工艺的FRD6寸的研磨胶带、应用于晶圆划片PO/PVC基材UV减粘胶、应用在QFN引线框架保护的耐高温胶带、应用于先进封装模封用途的ETFE离型膜及模具清洁的CeanningRubber等。公司已布局产品有:①布局先进封装材料,包括bump类BG胶带,封装ETFE离型膜、DAF膜、CMP过程材料;②被动元器件材料,包括可替代传统热减粘胶带的冷剥离胶带等。
客户群体方面,与公司合作开发的头部客户有盛合晶微半导体、芯联集成、时代电气半导体、比亚迪002594)半导体、嘉盛半导体、三安光电600703)等;已批量交付产品的客户有盛帆半导体、杨杰科技、乾照光电300102)、德赛矽镨半导体、敏芯微等。
就该业务,公司今年的战略是:①面向老产品研究开发新客户。上半年,公司推进老产品晶圆切割胶带的横向拓展,新开发了某国际头部半导体封测厂客户;②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与客户导入。上半年,公司新产品pkg胶带完成在德赛矽镨的量产,公司同时布局了多种应用的半导体胶带,也加大市场规模单品项目的开发力度;③推进新产能放量。和消费电子材料业务类似,随着新增产能逐渐投产,将有力促进公司半导体材料业务产能释放,推动业绩起量。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工业胶带事业部,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工业胶带作为万金油产品,是通用的粘接手段,大范围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公司在溶剂型压敏胶和紫外固化压敏胶两个成熟的技术平台基础上,为顺应环保的市场要求,增加了水性压敏胶和热熔压敏胶两个新的技术平台。开发了应用于汽车整车、家电、电子科技类产品、钣金、建筑等市场的一系列产品,正在积极进行市场拓展工作。
目前该业务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有:①金属缓冲垫粘接PET双面胶带、②金属大面积粘接双面胶带、亚克力泡棉胶带、③金属高强度粘接泡棉胶带。此外,①汽车用防赝品标签产品、②印刷行业用高初粘快速浸润系列新产品、③家电用结构固定粘接泡棉胶等新产品正在测试导入中。
从公司战略层面,单独成立并全力发展工业胶带事业部,可高效复用公司的研发、生产、和渠道资源。配合公司别的业务板块的核心产品,对下游终端核心客户输出矩阵式的产品组合,提高下游大客户粘性。
公司光伏材料业务涵盖背板、封装胶膜、组件其他材料和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已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基本的产品包括不同结构背板,如KPf背板、PPf背板、FPf背板、透明背板、黑色高反光背板、高阻水背板;不同类型封装胶膜如EVA封装胶膜(含EVA白膜)、POE封装胶膜(含EPE胶膜);EP封装胶膜、TOPCon组件专用的耐腐蚀特普林Topant封装胶膜、HJT及HJT钙钛叠层组件封装用Raybofim(镭博胶膜)、单节钙钛矿用TPO热塑性胶膜,及其他光伏组件用高分子材料,和电站维修材料。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分布式新增装机量出炉216GW,同比大增14
同时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光伏装机容量374.9GW,同比增长64%,超过了其他任何可再生能源技术。清洁能源的部署遏制了碳排放量的增长。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0%,新增装机容量达510GW,太阳能光伏占3/4左右。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会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等建设。全国各地将会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光伏+”应用工程,促进光伏发电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通过光伏发电为土地增值利用开拓新途径。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会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等分布式光伏设备行业也将会快速兴起。光伏行业的特点是一代技术一代设备,连年增长的装机量也明确了光伏行业发展的确定性和高成长性,技术的持续迭代意味着创新型产品将会带来巨大的增量需求。
2023年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在组件市场出现了单玻组件、双面双玻、双面单玻三大类组件方案。而背板市场上使用的背板主要包括双面涂覆型、涂覆复合型、玻璃及共挤型背板
跟随组件的技术迭代,背板市场也出现了透明玻璃背板、黑色高反光背板等创新型背板,并有望持续增长。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这些政策为光伏胶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2023年3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填补了风电、光伏等领域发电效率标准和老旧设备淘汰标准的空白,为新型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光伏应用趋势》,截至2022年底,全球太阳能行业装机容量超过1183GW,组件老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损坏的组件会影响发电效率或缩短电站寿命,运营商通过光伏电站维修的方式,减少了对组件的大规模更换,节省了维护成本。越来越大的光伏电站维修需求,使该业务有望继续增长。
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整体上看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根据多家新能源车企发布的2023年销量成绩单来看,包含比亚迪、理想、吉利、东风岚图在内的多家车企超额完成了2023年制定的目标。
在动力电池市场上,2023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出货量630GW,同比增长31.4%,其中宁德时代300750)和比亚迪作为行业的双龙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宁德时代的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一直在持续下滑,全年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67.1GWh,市场份额同比下滑了5.09个百分点至43.11%,期间更是多次跌破40%大关;而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装机量高达105.48GWh,市场份额增加了3.76个百分点到27.21%。2023年,在动力电池技术上的迭代同样显著,多家厂家研发推出800V高压系统,电流越大,导致发热功率会成倍方式增长,电池过热对于电池日常寿命会影响比较大,随着电池的进步,相关创新型辅件材料也正在发生新的技术革新。基于迭代技术的研发落地和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持续增长,预计2024-2025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消费电子3C类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普及,以5G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为代表的3C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3C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内新入局行业公司数量大幅减少,3C行业原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继续提升,而原有企业定位更加明确,专业度更集中,更专注发展新技术。随着换机周期的到来,手机、笔记本市场迎来高性价比及新技术变革,拉动终端消费,带动市场继续向好。
据专业显示行业研究机构DSCC在2023年12月预测,全球显示器设备投资2024年将扩大84%,2025年也将增长25%。
2023年,据行业分析机构Omdia数据,半导体行业整体规模达5,448亿美元,呈现周期性回调,其中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与2022年基本保持一致,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增加值为31.5%。
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发布了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新版目录自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自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了解,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低VOCs含量胶粘剂”列入鼓励类条目,“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中溶剂型通用胶粘剂生产装置”列入限制类条目,“107胶(聚乙烯醇缩甲醛胶黏剂)”列入淘汰类条目落后产品。生态环境部2019年6月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3号),明确提出“水基、热熔、无溶剂、辐射固化、改性、生物降解等低VOCs含量的胶粘剂”是胶粘剂行业控制VOCs排放的主要思路与要求。因此,低VOCs含量的胶粘剂主要是指水基型、热熔型、无溶剂型、辐射固化、改性、生物降解类型的胶粘剂。从胶粘剂行业的产品结构看,溶剂型通用胶粘剂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供应能力过剩,因此未来溶剂型胶粘剂行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领域高端化、功能化”而不是单纯的新增溶剂型通用胶粘剂的产能。无溶剂型胶黏剂有望快速增长。
在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践行平台化、多元化发展和创新驱动产品价值的长期目标,在新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下,为了更好的贯彻公司长期目标,公司多维并举,实行以下经营管理策略:①持续依靠创新能力推动业务板块的多元化和产品组合的优化;②开展组织架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公司内部推行矩阵式组织架构运作体系;③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正式启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项目,同时启动建设供应链管理(SCM)、制造执行(MES)、仓储管理(WMS)等系统,提高管理效率;④通过技改有效提高公司产能,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率;⑤推行精益生产,实现降本增效;⑥进一步完善多层次人才梯队。公司通过以上种种举措为持续增长打好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65,600,079.32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610,673.06元,同比下降39.5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961,834.35元,同比下降45.19%。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出货量45,011.06万㎡,同比增加32.20%;境外业务营业收入766,609,652.57元,同比增加2.93%,随着公司的越南工厂即将投产,境外业务营业收入有望继续增长。
2023年中,公司不同业务领域所在行业领域经历了不同的周期。虽在光伏、电动汽车等行业面临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使盈利能力承压。但得益于公司多元化经营和创新驱动产品价值的长期经营理念,使公司整体的营业收入和出货量双双增长,维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依靠持续推出新品的创新能力,修复了如背板业务及下半年电动汽车材料业务的盈利水平。整体而言,报告期内公司的表现验证了了公司的创新和平台化经营的成效,规避了单一市场的周期性风险,坚定了公司成为多元细分市场冠军的长期经营战略的定力。
报告期内,公司背板业务实现出货量12,978.99万㎡,同比增长0.25%;实现营业收入1,177,484,169.57元,同比下降21.47%;实现毛利率15.78%,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公司背板业务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背板品种已实现多样化,完善了产品结构,成为行业内背板产品矩阵最为充实的厂家之一。公司延续了之前业务板块的策略,优化了产品组合和营收结构,产品推广的重点侧重于差异化创新型产品,具体表现为①加快推出创新型高毛利产品如透明背板、透明网格背板、高阻水背板、黑色高反光,加强在头部客户端导入;②上述四类新产品的出货量比重增加,合计出货量5,500万㎡,同比增长30%,占背板总出货量的42%;②通过技术、工艺和流程改善,降低了背板产品的制造成本。
报告期内,封装胶膜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41,141,300.42元,同比增长15.57%;出货量26,662万㎡,同比增长58.29%。
报告期内,出货量和营业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为①适用于TOPCon技术路线%。新产品耐腐蚀特普林Topant封装胶膜已实现大量交付;②适用于HJT技术路线的产品Raybofim光转膜出货量2,662万㎡,同比大幅增长,有望在2024年持续放量;③应用于N型组件TOPcon和HJT电池的封装胶膜合计出货量10,462万㎡,占公司全年封装胶膜总出货量的39.23%,坚定了公司在胶膜业务板块上锚定N型电池实现弯道超车的决心,力图在2024年持续提升出货比重;④适用于单节钙钛矿技术路线的非胶联型TPO胶膜在报告期内保持批量交付、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此外适用于钙钛矿叠层的光转膜产品开发进度及测试反馈良好,有望在未来得到应用;⑤吴江九龙工厂正式投产,及通过技术改造使设备线%,释放产能满足市场需求,越南工厂在报告期内启动,其中一期产能胶膜10GW,有望在2024年投入使用。
公司自2022年起调整胶膜业务战略,将TOPcon电池和HJT电池适用的胶膜产品作为主要创新研究对象以来,成功研发了多款创新领先型产品,例如Raybofim光转膜、光转一体膜、耐腐蚀特普林Topant封装胶膜。受益于公司在胶膜业务策略的前瞻性布局,以及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和TOPcon电池和HJT电池的出货量的上涨,公司在胶膜业务上也是快速放量,后续公司将推出增效作用明显的各类胶膜产品,营业收入及市占率有望继续上涨。
报告期内,MoPro业务营业收入45,116,672.75元,同比增长49.63%;毛利40.99%,同比下降24.8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是2023年公司不仅提供修补胶带、边框阻水胶带、接线盒防腐加固材料等产品,同时还给电站业主提供国内外电站施工维修服务,形成了产品加服务的服务方案。毛利下降的原因新增的施工服务边际成本较高,导致整体毛利下降,但整个业务的市场空间和销售大大增加,提升了业务整体的竞争力。报告期间,公司重点加强了海外营销业务,在越南、西班牙、德国、日本地区都有服务项目落地,从而形成新的营业收入增长点。
报告期内,该业务出货量4,827.97万㎡,同比增长33.06%;营业收入387,922,430.64元,同比减少4.72%;毛利13.05%,同比下降13.83个百分点。其中该业务在三、四季度分别实现毛利率12.44%和22.99%,环比分别上涨53.77%和84.80%,盈利能力得到显著修复。报告期内该业务出货量的上涨得益于细分市场解决方案布局的完整性;公司的现有产品如CCS热压膜、侧板绝缘膜等核心产品市占率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新产品如电芯冷板粘接胶带,亚克力泡棉胶带等实现批量出货。营业收入及毛利率的下降原因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导致降本压力传导至供应链企业,导致现有产品单价降低;2023年四季度毛利率提升的原因是新产品逐渐导入市场产生销售,优化了产品布局和业务结构。
公司现有产品中,车用CCS热压膜及侧板热压膜维持市场占有率70%左右;车用双面胶带2023同比2022年销售额增长3倍;车用蓝膜胶带2023年出货量3,024万㎡,同比增长30%。2023年市场占有率约25%;车用其它热压膜2023同比2022年销售额增长6%。新产品中,首创并实现销售的①高剪切蓝膜②车用液冷板绝缘膜③电芯冷板粘接胶带已量产交付,另外车用PI绝缘膜和FFC绝缘膜均实现小批量交付。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406,087.15元,同比增长68.77%,实现毛利率29.31%,同比上涨13.29个百分点。报告期内,该业务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均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①现有产品如PU保护膜、石墨/石墨烯散热胶带、天线模组/无线充模组用超薄胶带、声学穹顶及振膜相关材料等产品销售额快速增长;②新产品如X射线探测用高反射胶带、
MiniLED制程用针刺UV膜实现销售;③新产能快速释放,保证产品交付。
公司提供半导体全制程耗材解决方案以及封装一站式解决方案。力图用“先进口替代,后配合国产设备厂商联合创新实现差异化”的战略快速进入该市场,建立品牌形象,拓展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现有产品主要由晶圆加工过程材料和半导体封装制程材料组成,包括:应用于晶圆制造CMP工序的胶带产品、应用于功率晶圆背金工艺的FRD6寸的研磨胶带、应用于晶圆划片PO/PVC基材UV减粘胶、应用在QFN引线框架保护的耐高温胶带、应用于先进封装模封用途的ETFE离型膜及模具清洁的CeanningRubber等。公司已布局产品有:①布局先进封装材料,包括bump类BG胶带,封装ETFE离型膜、DAF膜、CMP过程材料;②被动元器件材料,包括可替代传统热减粘胶带的冷剥离胶带等。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组合已完善,客户导入进展顺利,2024年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
报告期内,工业胶带完成了从0到1的第一步。工业胶带应用行业广泛,应用领域多元。基于赛伍平台化、多元化、同心圆战略,在全面的胶黏剂技术研发平台和涂布、流延、挤出、复合等工程工艺平台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成熟应用的差异化或成本优势打开市场,进而通过下游技术迭代提升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力争将工业胶带板块打造成为细分市场冠军的叠加。
报告期内,该业务已实现销售的产品有:①金属缓冲垫粘接PET双面胶带、②金属大面积粘接双面胶带、亚克力泡棉胶带、③金属高强度粘接泡棉胶带。此外,新产品有①汽车用防伪标签产品;②印刷行业用高初粘快速浸润系列产品;③家电用结构固定粘接泡棉胶等正在测试导入中。
基于公司明确的“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公司持续强化各业务和各价值链上的竞争力设计和执行,推行在五个方向上寻找创新点的“五创”运动(老产品市占率提高、老市场新产品、老产品/技术新用途、新市场新产品、自我革新),自创业以来公司在独有的创新文化中持续实践,在不同应用领域连续地产生世界首创、国内率先的创新成果。
材料行业创新30%来源于技术创新,70%来源于需求创新。公司以“同心圆、细分市场领先、持续创新”战略为核心,基于公司完整的胶黏剂技术平台和包括涂布、流延、挤出、复合、印刷的工程技术平台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和细分市场,形成针对细分市场的完整解决方案后引领行业和产品的标准建立,并力争成为所进入的细分市场的冠军。
公司在重视需求创新的同时,也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一方面,公司建立了支撑技术创新的组织架构体系,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开发新的技术种类,扩大技术平台的同心圆。
公司新设立创新中心,由CEO亲自担任负责人。创新中心包括①战略与产品中心,下设战略企划部、应用评价部、产品部、技术情报部部,负责从公司战略角度对产品进行规划和布局。②研发中心,下设产品开发、基础研究部、分析室,具体创新型产品的具体研发工作,③工程技术中心,下设制造技术部、工艺开发部、工艺管理部、产能建设部,负责新产品的量产前具体的工艺方案规划。三部分之间互相协同,进行跨部门的创新活动,实现矩阵式创新——市场部获得需求信息后,经战略与产品中心综合评估后,研发中心快速进行技术研发,制造技术部配合开发工艺,构成涵盖全价值链的创新和研发工作。上述组织架构体系的搭建,有助于公司实现快速需求掌握、快速研发、快速量产的经营策略。完善了组织架构和功能单元。
公司战略性地持续增加技术种类,并使之工具化。公司研发中心拥有9个种类的胶黏剂配方平台、特殊涂料配方平台和工程塑料配方的技术平台;工程技术中心拥有包括涂布、流延、挤出、复合、印刷等工艺在内的完整工程技术平台,使得公司得以比同行业竞争对手实现更高的研发效率,为客户提供适用于符合多样化应用场景及产品性能要求的完整开发解决方案。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以3M、日东电工等全球知名的多元化、平台型材料企业为学习对象。多元化、平台型公司搭建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但一旦具备雏形,能力边界和业务半径拓展将形成正反馈,产品的市场容量和行业天花板将进一步打开,大大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也将愈发突出。受产业周期影响,2023年以来光伏行业单一业务型辅材企业在经营和业绩层面往往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抗风险能力较差。公司封装胶膜业务盈利能力虽受到影响,但非光伏材料业务成为有效补充,回顾2023年全年,正式公司一直坚持的多元化发展帮助公司规避了光伏行业和新能源行业的周期性震荡,其他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根据自身行业的情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营业收入或出货量或毛利率上展现出来良好的上升势头,例如在营业收入上,通讯及消费电子材料业务领域同比增长68.77%,光伏运维材料业务领域同比增长49.63%。出货量上,半导体、电气、交通运输工具材料业务领域同比增长33.06%,光伏材料业务领域同比增长33.07%;毛利率上,通讯及消费电子业务领域同比增加13.29个百分点。多元化、平台化在经营策略使公司在报告期内的业绩得到保证,对标单一赛道的光伏辅材企业,成为为数不多继续保持盈利的企业之一,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成为多元的细分市场领袖”愿景不动摇。为了实现该愿景,公司在董事长、总经理、CTO、战略企划、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等多个关键岗位上,配置了在国外同类平台化的先进企业长期工作具有专业经验的中、外藉资深人士。前述关键岗位负责人在公司效力时间长,具有统一的价值观,认同公司愿景、使命和中长期计划,且大多为企业内部培养,稳定性高。前述背景使公司得以自创业之初便在愿景的牵引下,坚持按中长期发展计划,持续创造新产品、新业务,并进行平台和组织的能力建设。公司在内部推行矩阵式组织架构运作体系,成立两个事业群、以及各个平台中心,通过平台中心向事业部赋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公司高效运转。另外,公司还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员工持股保证了公司核心团队的稳定,以及价值观的统一。
公司主要采取差异化制造、精益管理、柔性产能等方式,提升公司产品交付能力并建立公司成本优势。在差异化制造方面,公司以“针对不同的产品竞争策略,使用不同的制造策略”为制造战略,自2022年以来分别实施了:①通过提速将已进入到价格竞争的传统KPf光伏背板全部纳入内部的独有的“一步法”工艺的生产,以此降低成本,使KPf光伏背板的毛利维持平稳;②采用模块化设备设计和独有的挤出工艺,使POE/EPE/EVA封装胶膜产能放量;③发挥设备自主设计能力,改造老背板设备用于改产电动汽车材料、消费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并通过技改,使设备线速得到提升,以最低的成本提升了产能,使公司得以成功抢占市场。在精益管理方面,封装胶膜产能放量后,公司采取包括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等措施,提升公司产能利用率以及产品良率。在柔性产能方面,公司通过对设备及工艺开发的持续投入,能使用通用设备生产不同品类、不同规格的产品,较好的适应了产品多元、需求波动的市场环境。
公司已在国内外光伏行业界塑造了Cybrid公司品牌、KPf标志性产品品牌,2022年光转膜Raybofim产品品牌—Raybofim(镭博胶膜),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业务(MoPro)也已得到了客户普遍认可。2023年,公司继续推出了耐腐蚀胶膜产品品牌—特普林Topant创新型、黑色高反光背板产品品牌—黑金刚。公司重点推进与客户进行CybridCo-InnovationProgram(协同创新项目),对客户提供VA/VE(价值分析/价值工程)提案的CyPus售后服务品牌等4个品牌,支持这些品牌的价值传递和业务流程实施。公司擅长将这些品牌价值和资产横向利用在电动汽车材料、消费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其他新业务中,并建立与下游龙头客户的协同创新机制。
目前,公司在光伏领域拥有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一道、隆基、通威、正泰、华晟、东方日升300118)、韩华Q-Ces、TATA、Waaree、Victram、夏普、松下等各头部企业客户。在电动汽车材料领域,亦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绝缘材料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客户涵盖国内外主要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拥有欧菲光002456)、歌尔声学、瑞声科技、维信诺002387)、天马、京东方等重要客户。在半导体领域,客户包括比亚迪半导体、盛合晶微半导体、芯联集成、时代电气半导体、嘉盛半导体、三安光电、盛帆半导体、杨杰科技、乾照光电、德赛矽镨半导体、敏芯微等。
公司创立之初,来自于中日两国的两位创始人便给公司注入了国际化基因,自京都
MacroPoy实验室起,随后将创新成果带回中国创建公司,公司的管理团队具有长期在国际化企业工作的经历。公司以创新为驱动力,发明多款世界首创产品,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与诸多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在战略企划、研发、工艺、市场、销售、生产等条线上有众多来自欧美、新加坡、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的外藉员工,为公司带来国际化的文化、背景、能力、视野、理念,使得整个公司组织形成了“应用材料无边界”的全球化文化,为公司成为国际化企业打下基础。
借助着中国产业链走向世界的机遇和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支持,公司走出国门。于2023年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孙公司——新加坡赛迈有限责任公司(CYMAXPTE.LTD.)作为公司海外总部,并在越南北宁省顺成工业园建设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65,600,079.32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610,673.06元,同比下降39.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961,834.35元,同比下降45.19%;报告期末总资产4,942,040,470.74元,同比下降0.65%。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略有增长,其中光伏胶膜出货量同比增加但产品售价受原材料影响走低,光伏胶膜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5.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太阳能封装胶膜原材料EVA树脂价格波动向下,叠加市场竞争等因素导致封装胶膜价格持续走低,产品出货量较上年同期虽有增加但盈利情况受原材料EVA树脂的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且EVA树脂存在采购周期,原材料成本无法及时传导给下游客户,导致产品利润进一步承压。
公司主要从事以粘合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研发和制造,不断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功能性材料,实现了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和公司的持续成长。同时,导入创新工程,以此实现业务的全球化、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和公司运营质量的国际化。
目前,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已覆盖光伏材料、光伏电站维修材料暨技改工程承包(MoPro品牌)、交通电力(含新能源动力锂电池)材料、消费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工业胶带领域,还布局了环保材料,以及将高分子化学和生物化学结合的健康保健材料等的研发。公司将强化研发驱动,依靠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依靠强大的创新产品研发能力,目标以更低的开发成本、更短的开发周期、更有力的管理模式和更高的质量不断地研发创新型产品,扩大应用领域。
管理上,进一步做好精益化管理,加强成本管控、提升管理水平,采用数据化作为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加快推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量产化。以成本、质量作为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业务上,加快反应,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以需求促研发,快速高效的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和满足,加强与客户在技术层面交流的粘性,做一个为客户着想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人才储备上,通过招聘和自我培养两条路径,构建人才培养梯队,教好人,用好人,不断壮大专业团队。
公司将把研发和销售作为两个核心,围绕核心打造一家不断开发创新产品、开拓各种细分市场,并致力于成为多领域细分市场隐形冠军公司。
2023年,公司挑选精兵强将单独设立国际事业部,业务范围扩展到欧洲、美洲、东南亚地区,创新型产品种类覆盖光伏材料、3C产品线、工业胶带等行业。目前国外客户累计70家,包括Adani、TataSoar、Tesa、Pekintas、Vsun等,地域覆盖了亚洲、欧洲、北美、非洲等多个地区。公司与欧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考虑到欧美市场对光伏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低于国内市场,以及未来几年不低于国内新增装机量的增量市场,并考虑到下游中国系统集成厂商陆续进行海外布局,在世界新兴工业国家存在大量的新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及产能布局。目前公司于新加坡设立赛伍技术全资孙公司新加坡赛迈有限责任公司(CYMAXPTE.LTD.)作为公司海外总部,后由新加坡赛迈成立控股公司越南赛迈有限责任公司(VIETNAMCYMAXCOLTD.),并在越南北宁省顺成工业园建设新生产基地,规划产能胶膜10GW,背板10GW。后续公司将根据业务情况,以量定产,未来考虑北美、土耳其、亚洲地区扩张境外生产基地。除此以外,公司拟设立日本实验室,在土耳其、欧洲、印度、新加坡、越南设立办公室。
报告期内,公司厚积薄发,相比2022年新增其他光伏材料业务和工业胶带业务。目前公司已形成光伏材料(含背板、封装胶膜)、其他光伏材料、光伏电站维修延寿材料业务(MoPro)、电动汽车业务、消费电子业务、半导体材料业务、工业胶带业务共8大应用领域业务。2024年,公司在现有的光伏、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工业胶带业务范围内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优化产品矩阵的同时,计划在个人健康、环保建材、氢能源等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宏观来讲,管理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管理具有国际视角,符合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能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从微观来讲,公司的全球化需要运营管理上的国际化作为基础,运营管理的国际化在于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的管理。目前公司外籍员工人数超过20人,分布在总部、东南亚、欧美地区,主要负责研发、销售和越南工厂的生产工作。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更好的融合公司文化,2024年公司将在内部继续推行全球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工具,作为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帮助公司内部各层级的管理者能够基于准确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决策,在公司内部对大多数工作形成“共识”,齐心合力促进企业发展。
公司将在2024年持续践行“神经元战略”。该战略作为公司第二个“十年计划”的基础设施,以整合公司的技术、资源、精神、品牌和客户,打造创新航母平台为目标;以打造平台竞争力、创客孵化器、共赢生态圈为使命;建设公司市场洞察能力、资源共享能力、创新协同能力、数据驱动能力以及智能化神经元。通过升级现有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及全新规划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等模块,对公司进行全流程的信息化重塑,从而提升研发、生产、管理等多模块的信息化、数字化和体系化水平,助力公司提质降本增效。“神经元战略”将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方法来最终帮助达到“智能化”,帮助公司从整体视角规划并快速数字化,借助新兴使能技术最终实现智能制造转型、推动企业管理变革和运营创新。
公司目前的主营产品为光伏背板、封装胶膜、绝缘胶膜、热压膜、侧板绝缘膜、电芯壳体保护膜、双面胶带等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主要产品的应用领域集中于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电子、半导体、3C和工业胶带领域。主营业务收入中,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占比比较高,受到国内外宏观经理、经济发展、市场预期的影响,光伏行业有着较强的周期性特点。公司一贯坚持“多元化”战略,通过创新产品的不断创新,业务涉及领域的不断增加,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行业周期性风险。
欧美国家的双反政策、外国局部战争等等因素会引发一系列的地缘政治矛盾,对航运物流、汇率、跨境交易、境外投资项目对产生一定影响。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关注全球经济动态、政治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公司战略,避免国际上诸多不确定因素给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产生风险。
光伏业务对国家政策依赖程度较大,政策调整对市场的供需情况影响较明显。未来若公司主要市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光伏行业政策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使得市场需求和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面临较动,存在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公司将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以及创新驱动战略,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方式,应对产业政策变动风险。
光伏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全球对双碳目标的追求,也促使各行业各业都来关注到光伏这个市场,2023年,国内光伏产业链出现同质化产能过剩的情况,导致部分企业经营状态恶化。公司在2023年多个业务板块发力,以老产品的降本增效,新产品的不断创新来避免同质化竞争问题,很好的利用涉及行业多,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有一批领先于行业创新产品的特点,规避了单一行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后期公司将继续多元化发展的战略。
光伏行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两个技术升级迭代速度较快的行业,并且在中国建设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近年来,这两个行业不断创新创造,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公司成立之初便以创新为重,至今拥有光伏材料8项全球原创,新能源汽车行业1项全球原创,2项国内原创,公司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掌握市场动态,进行前瞻性和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应对技术迭代风险。
随公司经营规模尤其是封装胶膜业务规模的扩大,期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存货随之增加;同时公司光伏封装材料产品的客户覆盖了国内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企业,并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对客户的销售收款方式主要为“账期+现金&承兑汇票”模式,该收款方式使得公司货款的变现时间较长;同时,公司的原材料主要从大型石化企业进口,公司对原材料供应商需预付大量现金。双重影响下导致公司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偏低是由于行业特性导致的,跟公司相同业务的企业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公司将通过实施稳健的财务策略;建立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制度;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等措施;开源节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开展对外融资,弥补经营性现金流缺口等方式,应对经营性现金流偏低的风险。
已有50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33亿股,占流通A股53.3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10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的人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