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理解,就是资金的融通,涵盖横向和纵向的两种维度。金融工作包括两类:一类如银行柜员、券商开户经理及保险推销者;另一类如PE/VC和基金等,门槛高待遇也可观。
在当今影视媒体中,宣扬的是以华尔街精英为首的一番经济震荡又繁荣的景象,然而这是一种固化标签,央财教育特邀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博士、维也纳经济大学访问学者汤黎明老师为我们剖析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恐怕很多从事金融行业的白领精英都未必能理解,无论是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香港的中环,金融圈的白领都享受着丰厚的金融行业溢价高收入。干金融的精英人士往往会有一种高大上的幻觉,坐着头等舱住着全球一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弹指间以亿级别的项目交易洽谈。金融行业的精英阶层拿着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年薪于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往往会觉着高薪资,是因为自己赚到了比别人更多的近期的所致。
以证券交易市场的基金投资为例,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能拿到上百万的年薪收入。普通的研究员至少也有二十万以上的收入,高收入的背后,大家都会认为他们一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投资收益。可是你翻开部分行业指数基金的收益率,有些基金自成立以来亏了40%多,甚至有些亏了90%多。在不少年份,能做到较好正收益的都比较少。其实二级市场股票型基金赚钱的收入多源自于管理费和手续费等,假如没有这些费用收入,基金行业就会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
那么我们大家可以看到,金融行业中大部分机构其实都是赚取手续费和管理费的,这些基本都是稳稳的赚钱。但很少看到有金融行业在股票投资中赚到钱的,金融机构在金融投资中赚到钱,除非是投向了高科技、新兴商业模式领域。这些确实能挣钱,但这部分领域和案例极少。
前些年,金融行业的钱流向地产,收益也非常丰厚,几乎整个链条通道的每个人都能受益匪浅。但当房地产行业繁荣高增长热潮退却,投向地产的金融理财产品终端收益率下行,整个链条中的金融服务行业人员都受到严重影响。
金融圈无时无刻在渲染一夜暴富的神话,但金融的本质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上不来,金融行业的利润从何而来?真实的生活中要创造10%-30%间的利润都是十分艰难的,而金融原本是要去分享实体经济中的收益,最后却演变成了金融行业中的钱在金融机构中来回打转,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普通民众想到金融行业赚钱的方法:无非就是存贷款利差,或者有些机构拿到低成本的资金再借给愿意承受更高成本的金融机构。但所有的资金最终仍然需要流向实体经济后才能分享收益,可是当前很少有人去关心金融投资终端收益如何。当终端收益是亏损的,那么整个链条都要付出惨痛的投资代价。
比如有些散户朋友融资或者配资炒股票,资金成本大约在6%-10%,但没技术的散户在股市中可能会亏40%-60%。散户预期投资收益在20%,大约赚融资的10%。但结果往往是亏了融资本金的40%-50%,凭空多出了一笔债务。
尽管为散户服务的银行或者券商可以赚到散户的融资利息,但散户亏损的巨额成本只能自行承担,如果散户尚不能承担该损失甚至因投资而破产,那么相关金融机构的本金和利息都要受到损失。90%的散户是寻找不到10%以上的投资收益的,因此融资越多的散户面临的金融风险越大。
金融的本质就是你将钱投资到能让你赚更多钱的地方!如果你找不到能赚到更多钱的地方,那么拿钱就不要做任何金融投资,老老实实消费,至少你不会亏。
文章内容为央财教育整理,转载请标注明确出处!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