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喊得那么响,它到底是怎样?发展到什么程度?武义的工业发展路子又该怎样走?
近段时间,县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组团,由会长吕志辉带队赴德国考察工业4.0。恒友机电、曙光实业、工力电器、金澳兰机床、意达电器、福多纳等企业的17位企业代表参加。考察团参观了德国奔驰、西门子、麦太保、海姆、阿特拉斯科普柯等有名的公司,并在德国工业城市慕尼黑进行短期培训,听取德国工业4.0、德国机械制造概况等相关报告。
10天的德国之行,我学习了世界优秀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特别是德国人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让我印象颇深。在感受这个制造强国的先进制造水平和感叹其高品质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新天,作为国内众多小微企业的一员,没有所考察企业的规模。面对高端制造,面对工业4.0,面对转型,我们配件产业的小微企业要思考对自己最合适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战略。
考察期间我们来到德国奔驰,里面宽敞明亮,纤尘不染,员工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井然有序。一路向里走,我们来到焊装车间,看到2千多平米的车间内“火花四溅”,机器人看似无序地挥舞着“大手”,忙碌工作着。整个焊接过程全部都由机器人完成。奔驰的工作人员笑着告诉我:“工人看着闲,说明机器设备运转正常,如果大家都忙起来了,那才是出问题了呢。”
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是我这次德国之旅最大的感悟和收获。
参观奔驰车间,让我更加清楚直观地认识到自己企业与他们的差距,我们还处于工业2.0的“补课”阶段,在这个漫长的阶段,对我们小微企业来说,首先要做好精益生产,打牢管理基础,把工业2.0这一课“补好”,逐步推进自动化、数字化。
建立更对自己最合适的“激励机制”,是一个企业人才教育培训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更是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慕尼黑管理学院的教授在讲课时告诉我们,在德国工厂,学徒进入工作岗位前要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培训,员工离职率不到1.5%,而我们的祖国企业的离职率都不会低于25%。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虽然不能改变人力资源的现状,但是公司能够建立起对自己最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人才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给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强他们对企业的“黏度”。
我们考察的企业很多都是百年工厂,他们经过多代传承在自己的细致划分领域里一直成长,在经济危机中依然能逆势而上,这与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分不开的。新天成立有10余年,我们将“掌握锥齿轮技术技能”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小模数锥齿轮细致划分领域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企业将对构成核心竞争能力的要素进行充实,将3T和工业4.0的思想融入到培育员工中,形成新天核心竞争能力。
11月9日,我们来到了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主要制造工业工具和设备)子公司SCA苏科公司,这是德国一家生产密封胶设备的公司,公司不大,自1986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给汽车企业来提供密封胶合。考察过程中,他们对客户的真实需求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SCA苏科公司的研发中心,我看到里面摆放着一些汽车的车体,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些都是汽车公司运送过来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现在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设备或者卖设备,而是真正帮助客户解决密封与胶合的需求,现在的SCA苏科公司没有标准产品,他们的每一个产品都是个性化的,所有的方案都是定制化。在制定每个车型的方案时,公司都会邀请客户和胶水公司一起参与讨论和研发。SCA苏科公司工程师、客户的汽车厂工程师和胶合剂工程师齐聚研发中心,共同定制出最完善的方案。通过与供应商一起探讨,整个供应链共同合作实现用户的需求。这种个性化服务其实是工业4.0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对我们国内的企业来说值得学习与参考。
在德国期间,通过参观德国有名的公司的流水线,近距离感受智能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对制作的完整过程的影响,我深深感受到工业4.0带来的生产变革。我认为,我们没办法一下子跨入4.0的水平,因为我们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实现2.0的水平,所以还需扎实做好基础,比如基本的精益管理,逐步进行自动化改造,做好标准化和体系工作等等。但是我们大家可以以4.0作为前进的方向,少走弯路。
作为工业4.0核心内容之一的个性化服务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向,以后的产品必定是多样化、多品种、小批量,因每个客户都是个性化需求,因此公司的发展就要做到优秀准确的定位,要往精细化生产去发展。公司要从标准产品型企业逐步转变成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以此来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与蜕变。
此次德国之行,我们总共考察了6家机械装备制造及电动工具等领域的企业。数量虽不多,但都是事先严格挑选过的,它们代表了各自行业里的世界一流水准。为考察这一些企业,我们也跑了几乎大半个德国。
我最想要了解的是,目前这一些企业正在做什么,准备做什么,有着什么样的发展的策略,同时我还想学习他们先进的制造与管理方法。
考察过程中,德国企业的严谨务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种类不一、各具特色,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基础十分牢固。现代工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流线化生产到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模式的转变,这一些企业花了很多年时间来完成这一转变,可谓厚积薄发,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在人员培训方面都已做得很扎实。
此外,我认为有一点很可以让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不会将核心技术依赖于供应商。譬如要做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企业会向设备供应商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这条线该如何设计、布置,等等,设备买过来以后,还会在软件等一些核心技术上做二次开发,从而避免竞争对象直接复制。
我们这次参观了一个文教用品物流中心,它占地很大,工厂里到处是流水线,所有物料从进厂到成品,都由机械自动分包、分裁、贴条形码。我对他们的这套设备相当好奇,便询问了一番。他们这个庞大的架构,完全由一个软件在管控。哪里缺料了,系统里都会显示,负责区块的操作人员贴身携带着PC,时时刻刻向物控软件上输入信息。这套设备最初是从供应商那里买进的,经由企业自己二度开发过以后,性能已经大大超越之前。这便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优势。
通过这次考察,我察觉到这些德国企业与我们的在一些战略定位上的不同。实际上,武义企业往往只着眼于怎样生产出产品,而德国企业给我的感觉是更注重优化和提升,包括工厂的布置、物流等。我觉得,不妨转换一下思维方法,对企业自身发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SCA作为一家年仅三十余年的企业,不仅能在激烈的汽车行业中生存下来,而且成为国际首屈一指的汽车精密密封器械制造商,实属不易。以国内的制造水平,我们也能做出性能接近的产品,但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不能在汽车行业大规模应用呢?原因就在,SCA不仅提供密封器械,更提供汽车各车体密封的解决方案。这种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密封器械与密封材料相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方式,就是我们国内工厂所不具备的。
麦太保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德国电动工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从设计、研发到制造、营销,一直走在工业级电动工具发展的前列。他们坚持用自己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去设计工具,因此也不缺乏优秀的产品,其优异的工业设计和德国制造的高品质为业界惊叹。
从3.0的自动化向4.0的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德国预计会在2025-2030年实现。虽然投入大,但能提高生产效率,能提供个性化生产。2025年前后,工业4.0能带来额外的2000-3000亿欧元的产值。可以说类似苹果手机改变世界一样。
德国99.6%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型企业,利润率高于德国平均值。他们勤于业务,精于创新,有着多年的出口业务经验和稳定的客户资源。这样的企业是最健康的,也是你最适合收购来拓展海外业务的企业。
德国人的开放与包容,合作与竞争,他们了解的透彻;日本某些主流企业的没落,正是因为日本教条式无原则的妥协、遵守和让步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对更优秀的客户和供应商开放,参与零部件的公平竞争,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摒弃教条,懂得坚持和发挥想象力,这才是致胜之道。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